荷花香-唐招提寺賞荷記

左永業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象徵脫俗出塵的氣質,它作為佛門之花,自然再適當不過。今歳千禧年盛暑,到奈良兩度入法隆寺,以償多年宿願,並順道一遊締結中日佛緣的唐招提寺,不意在這兩座有一千二三百年歷史的古刹裏,竟能親賞神往已久惜未嘗一見的荷花,可也是一點緣吧。法隆寺的荷花,生長在距國寶五重塔不遠的弁天池中,不能近觀,故本文僅記唐招提寺的荷園。

 

 

出水芙蓉

 

   荷花一名芙蓉,與印象派大畫師莫奈所偏愛的睡蓮不同,荷花的葉和花皆自水中冒起,有些品種的花葉更高出水面八九十厘米,所謂出水芙蓉,名實相符也。

 

   根據中國荷花品種圖志書中的介紹,荷花是多年生水生植物,分中國蓮和美洲蓮兩大種,中國是中國蓮原產地之一。荷花雖水生,但水深不可超逾一公尺半,一般以二十至一百厘米為合,視品種和栽種方式而定。花期由六月初至九月中,花朵有紅的、粉紅的和白的,最大型的品種,花徑接近三十厘米。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由於花瓣的「表皮細胞呈乳突狀,具氣孔,被以角質層」的原故。蓮藕斷而絲尚連,是因為「藕折斷後,管胞壁上增厚的螺紋紋理像彈簧一樣被拉成藕絲。」而荷花的果實是堅果,蓮果皮有著多層「緻密的組織結構,故古蓮子埋入地層百年甚至上千年挖取後仍有生命力,還可萌發。」 (註一) 中國大型荷花品種之一的古代蓮,其種子便是從遼寧省普蘭店泥炭層中掘出來的,開花繁茂,花徑達十八厘米。

 

   荷花本生長在湖塘裏,但也可栽種在缸盆中,唐招提寺的荷花,不少是盆植的。

 

 

唐招提寺的荷園

 

   七月的那一天,乘奈良近鐵線火車至尼辻站下車,炎日下,還得步行二三十分鐘,才到達唐招提寺的南大門。購票跨進門內,方知原來由千禧年四月開始,國寶金堂正進行解體重修,工程在九年後的二○○九年六月才竣工。

 

   當日寺裏的新寶藏館和供奉國寶鑑真大和上漆像的御影堂也不開放,但既來之則安之,於是沿各通道信步而行,不覺來到寺內西北角的一處院落,院門敞開,旁有木牌,上書唐招提寺本坊,左門上貼著一張告示,像説明些甚麼似的,趨前往門裏一望,好一個荷花園,就在眼前,轉頭再看那告示,上半是園裏盆植荷花的位置圖,下半是每盆荷花的名稱、特徵、花朵顏色和花瓣形態的説明,五十二盆荷花,順編號擺放在園的左、右和前方,還有綠樹泥牆,在外圍襯托著。

 

   時維七月初,花兒盛開的不多,但花蕾卻似不少,花朵以淺紅的為主,亦間有白的,中心的花托黃得燦爛,彷彿有顆亮著的燈泡藏在裏面,這點點疏落的荷花,差點兒給那層層青翠闊大的葉子遮蓋了其嬌美;有些剛謝了,地上落瓣片片,但花柄上留下來的蓮蓬是會給快要成熟的蓮子填得飽滿的。

 

   栽花的盆子直徑可有一公尺上下,高似不及三十厘米,盆裏泥土浸潤了水,或給水畧為淹蓋,每盆的泥上豎著名牌,能靠近看到名字的計有:唐招提寺蓮、唐招提寺青蓮、蜀江蓮、原始蓮、孫文蓮、中日友誼蓮、美中紅蓮、大賀蓮、不忍池斑蓮和皇居和蓮等。

 

   依院門上的説明,唐招提寺蓮據傳是鑑真東渡日本時帶來的,代代相傳,源遠流長。花朵鮮紅的蜀江蓮,是日本荷花之中花色最濃艶的。至於孫文蓮,則是中山先生送給曾在經濟上援助革命運動的東京友人田中隆的;據另一書所述 (註二),在遼寜省南部某地的一處乾涸了的湖床裏,埋藏著一些蓮子,掘出來經化驗後,證實這些蓮子曾埋在土中達一千年,但生命力仍在,一九一九年,中山先生把四顆這樣的古代蓮子,贈予田中隆,真的開花結果,一九三○年前後,遂給命名為孫文蓮。

 

   就這樣又賞花又拍照,直至軟片用完了,花也看膩了,才別過荷園,踏出山門,往法隆寺作二度遊。

 

 

鑑真大和上

 

   若論百折不撓的精神,唐代揚州大明寺高僧鑑真應算是典範。他以異國失明之身,於七五四年在首都平城京(現奈良市)東大寺為聖武上皇、光明皇后和孝謙天皇等授戒,後於七五八年獲賜大和上稱號;如斯殊榮得來不易,因為他是不惜干犯當時嚴禁出國的法令,亦無懼於暴風怒濤,前後十年經歷五次徒勞的渡日嚐試後,才能於七五三年登陸九州的薩摩國,踏進日本國門,是時他已是位高齡六十六的瞽僧了。鑑真的決心和日本的誠意,結果成就了這段異域佛緣。

 

   七五九年,日皇室以平城京的新田部親王舊宅賜予鑑真,就在此地,他創建作為戒律學問所的唐招提寺,招提二字是梵文,意指四海為家的僧人,唐招提寺大概是向四方僧眾大開方便之門的大唐國寺院吧。

 

   七六三年,鑑真七十六歳,弟子忍基在睡夢中見到寺裏講堂棟梁折斷,知非吉兆,於是合眾弟子之力為其師造一坐像,未幾而鑑真圓寂。今天藉這坐像使鑑真大和上的尊容長存人間,他雙目不啟,而口部似微帶笑容,是上佳的肖像造工,現每年六月六日大和上開山忌的前後三天,大和上像便公開讓有緣者觀仰。

 

   高八十厘米彩色的鑑真像,既非木造,亦非泥塑,而是採用盛行於八世紀奈良時代的脫活乾漆造像法塑造的。此法在中國名為夾紵,紵是麻質的粗布,原理主要是利用麻布的張力與漆的黏性和堅性,塑造空心質輕而具柔軟感的像容,夾紵造像法約始於六朝,傳入日本後,稱為脫活乾漆法。

 

   鑑真像的製法,是先備一土木混合的初型,以漆液把麻布數層貼在上面,漆布乾固後,割開鄀分,取出木芯和泥土,重新放進木條數根緃横作像內支架,再縫上切口,在漆布像上堆髹木屎漆,塑造細部,然後在全像上再塗漆,並修飾加彩,像底藏入經文數卷,嵌上木底板,完成工序。想起童年時上美術課所造的紙蘋果,其技法與夾紵造像法大概是同一道理吧。

 

   鑑真坐像是他仍在世時所塑造的,其姿容與他本人應無大出入,睹其像如見其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唐招提寺的森本孝順長老曾發宏願,亟盼能使大和上像重履故國塵土;有志者事竟成,在中國大陸與日本的合作下,一九八○年四五月間,大和上像西渡,在故鄉揚州和北京作巡迴展,有緣參觀者達五六十萬,成為一時佳話。鑑真去國一千二百餘年,結果能重會大唐子孫於中土。

 

 

荷花香

 

   唐招提寺的荷花,雖可近觀,但畢竟是人家的園地,總不可過於放肆貼近花兒親沾香芬的。年前興至,曾按粵調荷花香一曲以粵語填詞三段,茲錄其一,願博彼姝一粲,亦抒余懷想之情:

 

            荷花香,

            賞,

            荷花帶笑倍痴纏。

            花枝冒出傲荷塘上,

            彷要向那知心痴漢喚呼:

            愛郎伴我。  〔女聲〕

            一輪明月,

            照那花兒常嬌

            我日夕賞荷花徹夜難眠;

            情味如蓮甜還苦,

            紅顏焉知我為卿狂。

            花香輕送檀郎面,

            我祇望長對花兒心印心。

            碧山葱翠襯荷塘畔,

            如花美姝願長記痴心兒。

 

 

 

 

 

 

註釋

 

    (註一)引文皆出自《中國荷花品種圖志》。

 

(註二)Peter Valder. The Garden Plants of China (Portland, Oregon: Timber Press,

1999) 頁二三二。

 

 

 

 

參考資料

 

 王其超、張行言編 中國荷花品種圖志 台北 淑馨出版社

一九九四

 

 索予明 漆藝鑑賞 台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一九九○

 

 鑑真和上像里帰り二十周年展 朝日放送株式会社 一九九九

 

 

 

 

*                         *                         *

 

 

 

2000年8月27日稿成

2,565

 

Published in 日本研究 (台北),  no. 428, October/September 2000,

pp. 38-40.

 

 

Presentation in English

 

 

荷花香原曲之一

 

荷花香原曲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