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旗艦定遠號圖説
左永業
著者一九九九年所砌的定遠號塑膠模型 比例1:300 中國出品
緣起
數年前閲讀女作家小思題為日影行的日本遊記,其中一篇介紹長崎的,(註一)提到在市內南山手町的葛洛佛(Thomas B. Glover)住宅的廳子裏,陳列著一張餐桌,此物非比尋常,原來是把中國清代海軍頂級戰艦定遠號的駕駛舵改裝而成的。看文中的照片,圓形的舵盤,上面舖上玻璃,下面鑲了桌座,就是一張小圓桌,設計人可算匠心獨運。
遊記是一九七一年寫的,時隔廿載餘,世事滄桑,不知今天這定遠號圓桌還在否?舵盤如何由中國到了長崎?要解答這此疑問,惟有直接向葛洛佛住宅的管理當局查詢;貿貿然寄出的信,卻帶來佳音,哥拉巴公園(葛氏住宅管理事務所採用的中譯名)園長小柳伸一郎先生在覆信裏將定遠圓桌的底蘊簡要地説明,並謂目前該桌子已不再公開展覽,但如我有興趣,可給我看看云。於是我開始計劃一九九六年七月的長崎之旅。
本文旨在以圖片介紹定遠圓桌的來龍去脈,因資料所限,很多細節仍舊是謎,但粗畧輪廓還是能勾畫出來的。在哥拉巴公園,承蒙小柳伸一郎先生和太田展生先生的接待和安排,親睹本已成海中腐木的舵盤,自是欣慰;亦得東京日本圖書中心出版部土井俊生先生同意,可複印該中心出版《畫報近代百年史》所載定遠號的照片(圖一);日本近代史研究會的川村善二郎先生,更特地用原底片翻製戰傷後的定遠號的照片(圖二),貽贈給我,對我這業餘習史人,確是一大鼓舞。
圖一
定遠號
中國有意發展現代海軍,雖始自鴉片戰爭期中,但真正付諸實際行動,則是一八七四年日本侵台之後的事,而且是以日本為假想敵的。一八七五年李鴻章任北洋海防大臣,着手籌建北洋艦隊,一八八○年向德國伏爾鏗船廠(Vulkan shipyards)訂製同類型的鐵甲炮塔艦二艘,即定遠和鎮遠號,各值六百二十萬馬克,鋼質船殻,裝甲厚達十四英寸,長三○八英尺,排水量七千三百噸,時速十四海里半,雙煙囱,十二英寸主炮四門,分置左右舷兩炮塔內,艦首尾各裝六英寸炮一門,設計頗具特色,另備速射炮及魚雷管;兩艦於一八八一年下水,一八八五年抵華。同年清廷設立海軍衙門,至一八八八年,擁有大小艦艇共四十一艘的北洋艦隊正式成立,其中有魚雷艇十三艘,丁汝昌任提督,以定遠為旗艦,劉步蟾任定遠管帶,率官兵三百三十人,由於定、鎮二艦為同型姊妹艦,圖一所示,是定遠抑是鎮遠,尚難肯定。
一八八六年和一八九一年,號稱遠東第一巨艦的定遠暨旗下各艦兩度訪日,激發日本購建松島、嚴島和橋立等艦以圖抗衡的決心,松島等屬巡洋艦級,排水量各四千二百噸,但配速射炮多門,後來事實證明,速射炮是日方致勝原因之一。
甲午年九月十七日中午,黄海北面近鴨綠江口,麗日和風,而黄海戰役始焉。日本視定、鎮二艦為大患,必去之而後快,北洋艦隊與伊東祐亨中將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鏖戰五小時,結果中國失五艦,定遠負創二百處,丁汝昌負傷,日本方面,旗艦松島雖受重創,但全隊未失一艦,薄暮時,定遠等回旅順,海面復歸平靜,惟鄧世昌和林永升暨致遠號和經遠號全體官兵,長眠洋底,令後人欷歔耳。(註二)
圖二
威海衛戰後擱淺於劉公島附近的定遠
旅順於十一月廿一日陷落,而北洋艦隊早在十一月上旬已回師威海衛。為免卻後顧之憂,日軍決定海陸會師殲滅北洋艦隊並佔領威海。一八九五年一月二十日,日軍在聯合艦隊掩護下冒雪登陸山東半島東端,三十日在嚴寒中開始向威海衛發動攻勢,是時北洋艦隊在威海港內尚餘定遠、鎮遠、濟遠等十餘艦,另魚雷艇十二三艘,日艦屢在港外挑戰,但華艦堅拒出港應戰,伊東祐亨於是決定派魚雷艇入港夜襲。
威海港外有劉公島,將港灣出口劃成東西兩口,這東口和西口皆有用木材和鋼纜造的防禦横檔,另佈有水雷二百餘。二月三日晚,日雷艇一艘先以火藥炸開東口横檔一角,五日凌晨二時,雷艇十艘從缺口闖入港內,第九號雷艇向定遠發射魚雷一至二枚,定遠雖有還擊,但左舷後部已中雷,船身傾側,不再活動自如,惟有靠泊劉公島岸,任其擱淺。華軍為免軍械資敵,每將受損大炮船艦等拆毀,雖瑰寶定遠號亦不例外,根據日方記述,定遠中雷後,華軍以炸藥二百五十磅,在全數官兵棄船後,將定遠炸毀。
圖二是日方所攝,可見定遠上層建築幾已全毀,僅餘船桅和首尾的輔炮而已。當時中日雙方所用的魚雷,多是德國製,口徑十四英寸,載火藥僅四十四磅,圖片中的損壞情況,應不是日方魚雷所造成,而是中方自行毀船後的樣子。
二月九日,定遠管帶劉步蟾因失艦而自裁,十二日威海失守,丁汝昌以下高級將領先後成仁,鎮遠等艦被俘往日本;以日本為假想敵而建立的北洋艦隊,與日本初次交鋒迅即灰飛煙滅。日軍佔威海後,曾派兵登上定遠,並拍下照片,她的駕駛舵,或許就是這時落入日人手中,嗣後定遠的命運,未見記載,但船舵竟能保存至今,亦不幸中之幸歟?
圖三
哥拉巴公園貯物室裏的定遠號舵盤桌子
直徑五英尺的定遠號舵盤,是伊東祐亨中將贈與葛洛佛的,葛氏給它裝上三足桌座,便成了可旋轉的圓桌,桌子現仍在哥拉巴公園,但已不公開展出。艦毀後,操舵室裏的舵盤仍完璧,亦奇蹟乎?
圖四
舵盤中心的題字鵬程萬里由之安
舵心外緣,刻有曾任海軍大臣、首相、內大臣的齋藤實於一九三四年所題的款識,詞曰:
「鵬程萬里由之安,昭和甲戌秋,題長崎市倉場氏所有故清國軍艦定遠號舵機」
倉場即葛洛佛的日本姓氏。能得到首相題詞,可見船舵的重要性。
伊東與倉場
出身薩摩藩的伊東祐亨,一八四三年生,曾參與一八六三年的薩英戰爭,加入海軍後,甲午戰時為聯合艦隊司令,戰後任海軍軍令部長,一九○六年位列元帥,授伯爵,一九一四年卒。
原籍蘇格蘭阿伯丁郡的葛洛佛,一八三八年生,一八五九年長崎開港,即由上海到長崎經商,在日本五十二年,一九一一年卒於東京;期間先後經營茶絲、軍火船艦、煤鑛和釀酒等業務,與幕末明治時代日本政府決策層結下不解緣。他的生平,于乃明先生在日本研究月刋第三六○期已有介紹,這裏僅就他與日本海軍、薩摩藩和三菱三者之間的關係,摘要討論,試圖推敲伊東以定遠舵盤相贈葛氏的原委。
日本現代海軍創建初期的艦隻,有三艘是經葛氏購置的,她們都是在葛氏家鄉阿伯丁郡建造,而於一八六九至七○年間先後抵達長崎;其中較有名的是龍驤號,這三桅風帆蒸氣裝甲艦,原是熊本藩所購,後上獻中央。清廷鋭意發展海軍,實鑑於一八七四年日本犯台時中國海船之遜色於日本者,而龍驤正是侵台的日艦之一。甲午期間,葛氏寓東京,伊藤博文常與他討論當時海軍軍情,反映出他的意見亦受海軍界重視。
日本昔日海軍將校,不少出身薩摩藩,伊東祐亨之外,還有侯爵東鄉平八郎元帥,東鄉十七歲時參與薩英戰爭,亦曾服役於龍驤號,與葛氏相識,後留學英國,甲午時期隸伊東麾下,從種種人際關係,可推想葛氏與伊東祐亨之間應有一定的情誼。至於薩摩藩本身,更曾待葛氏以上賓之禮,事緣在薩英戰爭之後,薩藩亟欲靠攏英國,乃於一八六六年邀請素來有生意往來的葛氏訪問鹿兒島,並以四響禮炮歡迎之,後經葛氏的穿針引線,薩英化敵為友,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為止,日英皆能保持良好關係。
三菱會社創辦人岩崎彌太郎從一八六七年開始,是土佐藩駐長崎的貿易代理人,負責為勤王軍購買軍火等,他與葛氏的相識大概始於這時;維新後,以葛氏興築的小菅船塢等設施為基礎的長崎造船所,亦歸岩崎所有。一八八○年前後,葛氏以顧問身分受聘於三菱,一八八五年,源出三菱的日本郵船會社成立,九年後甲午戰興,日本郵船會社傾力響應政府徵用旗下輪船,以作運兵輸糧之用,在進攻威海之前,該會社的輪船更負責偵察任務。威海既陷,基於以上各種因素,司令伊東中將以定遠號的舵盤作為戰利品,貽贈三菱顧問葛洛佛,自然合乎邏輯。
小結
長崎南山手町臨海的葛氏住宅,落成於一八六三年,是日本現存最早的西洋木建築,一九五七年由三菱會社贈與長崎市政府,連同其附近一帶區域,闢作哥拉巴公園,又以蝴蝶夫人傳奇為號召,令公園每年吸引遊人無數,定遠的船舵,也曾是遊人所注目的中日關係文物。
七月天,閒坐園內的自由亭吃茶店──原為日本首家西餐館──邊品茗邊眺望港灣,想起冰天雪地驚濤駭浪的威海衛戰役,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註釋
(註一) 〈長崎今日又下雨〉,在《日影行》,頁32-35。
(註二) 一九九六年八月報載,中國大陸正籌備打撈黃海海戰中沉沒各艦,並籌建甲午海戰紀念館。
圖片來源
圖一 複製自《畫報近代百年史》卷二 頁469。
圖二 川村善二郎貽贈照片。
圖三 一九九六年著者攝。
圖四 一九九六年著者攝。
參考資料
小思 日影行 香港 山邊社 一九八二
日本近代史研究会編 画報近代百年史 東京 日本図書センター 一九八九
夏東元 洋務運動史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
嘉村國男 グラバー邸物語 長崎 長崎市役所 一九六九
鄭天杰、趙梅卿 中日甲午海戰與李鴻章 台北 華欣文化事業中心 一九七九
McKay, Alexander. Scottish
Samurai: Thomas Blake Glover, 1839-1911 [i.e. 1838-1911]. 2nd enlarged ed. Edinburgh: Canongate, 1997
* * *
Published in日本研究 (台北), no. 402, June 1998, pp.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