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vertical text layout (直行網頁) displays correctly on Microsoft Edge (Windows 10) and Internet Explorer browsers.

【二】

繪卷的篇幅,由每套一卷至如法然上人繪傳的四十八卷不等,卷子高度由廿二至五十二公分,而長度最長的,當推長達廿五公尺的原一卷本的吉備大臣入唐繪卷。繪卷既可供個人靜靜地舒展觀覽,亦可供眾人圍坐畫卷前面, 由一人朗讀卷中文字,作為集體的耳目享受,這是繪卷藝術的特色之一。

十二三世紀是繪卷的黃金時代,決非偶然,原因是皇室中人如後白河天皇等皆深好此道,後白河天皇在當時平安京的蓮華王院寺院裏,更有所謂繪櫃十合的大量珍藏。此外,各寺院的畫僧亦勤於創作,京都高山寺的鳥獸戲畫,便是寺僧的手筆。 至十三世紀末,就連武士們如九州的竹崎季長,也托畫師把自己的戰績以繪卷形式紀錄下來,讓我們今天能具體地看到昔日元軍攻日的情狀。

竹崎季長戰紀

竹崎五郎兵衛尉季長,是鎌倉時代九州肥後國竹崎地方(現熊本南十五公里)的下級武士,侍從僅四人,文永十一年(一二七四)陰曆十月元兵攻博多灣岸,竹崎季長主從五人出征拒敵,於麁原附近的戰役中,在元兵的火藥鐵砲和毒箭的夾擊下, 季長雖險丟性命,但因有單騎率先攻入敵陣的大無畏表現,結果獲冊封為竹崎附近海東鄉的地頭,由一個無收入的武士一躍而成一個有勢力的領主。七年後的弘安四年夏,元師再犯九州,季長復顯武威,在鷹島海面追擊殘敵時,搶先攻上敵船砍敵人首級, 再立軍功;為答謝神明的庇蔭,乃托人把自己在文永弘安兩役的戰績,製成繪卷,供奉於海東鄉附近的甲佐大明神神社,這是蒙古襲來繪詞的由來。

蒙古襲來繪詞二卷,緃約四十公分,前卷橫約廿三公尺,後卷橫約二十公尺。據考證,前卷約成於文永之役後至弘安之役前的數年間,而後卷則繪於一二九三年,即弘安之役後十二年;畫師當不祇一人,但皆出身九州;繪詞原有一套兩份各二卷, 分藏甲佐神社和竹崎季長家,後因兩份皆殘破,修補時惟有將兩份四卷互補其缺,拼貼成完整的一套兩卷,輾轉流傳,明治廿三年(一八九〇)由大矢野家上獻皇室,現藏東京千代田區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

【二】

To next page

To previous page

Return to the 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