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vertical text layout (直行網頁) displays correctly on Microsoft Edge (Windows 10) and Internet Explorer browsers.
【五】
靖國精神感言
在戰敗前的日本,正如大江志乃夫在『靖國神社』一書所説:「靖國神社是一個巨大的培養國民大和魂的國家祭殿。」到了戰後,雖然神社已失去在國家神道體制下的超然地位,但它仍在薰陶著日本國民的民族意識, 它裏面的二百多萬神靈,仍是國民所應該景仰和學習的模範,下面節譯兩則數年前由神社發行的小册子的內容,可讓我們明白現在的靖國神社所擔當的角色。
「今日我國之安定繁榮,乃蒙因獻身國事而成為靖國神靈之人士所賜,願諸君永懷之,並維護本神社,以至子孫萬代,是所盼也。」(『靖國神社概要』)
遊就館重新開放的目的,是使參觀者「認識和學習本神社與其他一般神社迥然不同之處,同時體會本神社與我國的安定繁榮之間的直接關係。」(『在遊就館所目睹的近代史簡介』)
靖國精神,簡言之,是為國事而不惜一死的犠牲精神,大江志乃夫説:「能把人變成神是十分稀有的事情,除特殊情況外,一般祇能通過舉行招魂儀式供奉到靖國神社去才有可能。」 換言之,祇要是因國事—特別是在戰場上—而失去生命,任何人皆有資格成為靖國神靈,這是靖國神社制度的最大特色。
基於神道思想的理念,任何事物都可成為神靈,因此,即使靖國神靈的數目超逾二百萬,在日本亦不足為奇,但對日本以外的國度來説,這龐大的神靈隊伍,卻絶大部分是為了其本國利益而殉死的主角而已。 他們是把一己的利益凌駕於別人的生存權利之上。把造成別國國破家亡的行為看做達致本國安定繁榮的必要手段,是把主動的侵畧戰爭合理化的辯詞。
更有論者謂中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是迫於無奈、事非得已的舉動,是把白人趕出亞洲的歷史使命,這更是歷史宿命論的危險觀念。 至乎東亞和東南亞的列強殖民地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而得到新生,這自非日本的本意。
歷史如人生一樣,沒有必然性,這是我所相信的。
參考資料
村上重良著 聶長振譯 『國家神道』 北京 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〇
近藤喜博 『海外神社の史的研究』 東京 明世堂 昭和十八〔一九四三〕
大江志乃夫著 沈志平譯 『靖國神社』 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一九九〇
附加參考資料
所功 『ようこそ靖國神社へ』 東京 近代出版社 平成十二〔二〇〇〇〕
『やすくにの祈り』 東京 産経ニュースサービス 平成十一〔一九九九〕
靖國神社編集 『遊就館に見る近代史のしおり』 東京 靖國神社 平成二〔一九九〇〕
『靖國神社の概要』 東京 靖國神社社務所 〔出版年缺〕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