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vertical text layout (直行網頁) displays correctly on Microsoft Edge (Windows 10) and Internet Explorer browsers.

【四】

萩市

長州之旅的目的地是萩市,一九九一年五月廿二日中午,別過春帆樓,乘山陰本線火車沿日本海海岸從下關北上萩,車行約句多鐘後抵達東萩車站,車站出口的一塊大宣傳牌上寫著:「庭園都市、維新故鄉,歡迎。」

這城市位於山口縣阿武川河口的三角洲地帶,北岸臨日本海,市區西北角有小山名指月山;一九九○年的人口統計數字僅稍逾五萬人,市區面積約八平方公里,我入住的萩市格蘭旅店在市區東部的通衢大道旁, 全程徒步的旅行,可稱方便;市內行人道上行人甚稀,馬路上車輛的往來,也祗是偶然的。

萩的發展,始於十七世紀初葉,一六○○年,德川家康麾下的東軍打敗豐臣秀吉遺臣的西軍,開府江戶;原控制本州西部中國地方八國土地的武將毛利輝元,以西軍敗將之身,封地遭削減至僅餘周防、長門兩國,合稱長州藩, 即今日山口縣之地。一六○四年輝元動工築城於僻處日本海海岸的指月山,一六○八年竣工。指月山在阿武川河口,其地有萩浦、古萩等名稱,據説當時一帶亦萩草繁生,現既是毛利氏居城所在,萩的名字遂由之而確立。 當初德川氏授意輝元以指月山一帶為藩府中樞,本意在孤立其勢力,豈料二百五十年後,萩城竟能因培理叩關之故而孕育出新日本的領導者如吉田松陰、高杉晉作和木戶孝允等。

從培理叩關到一八六八年王政復古的十五年間,在西力東漸的壓力下,朝廷、強藩和藩士三方面站在同一陣線,與幕府像在角力,勢力互有消長,而強藩之一的長州藩,於八一八宮廷政變、京都禁門之變、馬關攘夷戰爭、 長州征伐和戊辰戰爭等幕末關鍵性事件中,基本上是倒幕的重鎮,這重鎮的樞紐是萩,萩之稱為維新故鄉,自然實至名歸。

萩市雖小,但我逗留的時間亦不多,在不足五天裏,除了必到的松陰誕生地和松陰神社外,就僅是參觀萩城遺蹟、久坂玄瑞誕生地和萩城城下町。

【四】

To next page

To previous page

Return to the East